为什么罗马帝国没有持续向北扩张,占领当时还处于原始部落期的欧洲大陆? - 知乎
![为什么罗马帝国没有持续向北扩张,占领当时还处于原始部落期的欧洲大陆? - 知乎 为什么罗马帝国没有持续向北扩张,占领当时还处于原始部落期的欧洲大陆? - 知乎](https://sjzwlkj.com/zb_users/upload/2024/04/202404131712967307216970.jpeg)
罗马人是做出了尝试的,但是条顿堡森林之战了解一下?
相似问题:“为什么中华帝国没有持续向北扩张,占领当时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的西伯利亚?”
参见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885345/answer/1111296658
感谢 @玖羽 大大的真知灼见。
因为罗马人认为被称为「日落之地」的欧罗巴仅仅是世界尽头的一片穷山僻壤,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只为了去看看另一片「俄刻阿努斯」?
这样是不符合统治的一般规律的。
这是公元1世纪罗马人眼中的世界,左下是罗马人人中的欧洲。值得一提的是最左下角的小三角就是不列颠岛。
居于世界中心的罗马人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些居住于边缘世界的野蛮人最终终结了罗马。
(同样的逻辑似乎也可以回答「为什么古代中国不征服中东/西伯利亚/东南亚」
1.气候寒冷:罗马人的征服范围一直在温暖区域
2.利用价值低:帝国的税收产出基本都在东方,不列颠行省就是个赔本生意,征服这些未开化地区毫无用处,税收基本没有,也掠夺不到任何东西
3.皇帝偏向和能力:奥古斯都之后,除去克劳狄和图拉真对不列颠、达契亚和巴比伦尼亚进行了扩张以外,剩下的皇帝有的对对外战争没有兴趣(提比略等),有的没有能力(卡里古拉等),有的专注于帝国内部问题(奥勒留等)
4.社会形态:奥古斯都实行元首制以后到三世纪危机之前,罗马基本没有出现过军阀带着大量无产部队渴求财富和荣誉的状态,国内也没有那么多对外扩张的需求,凯撒这样的军阀也不太可能出现,帝国对边疆的管理趋于保守,奥古斯都前期的日耳曼尼亚征服是出于惯性,条顿堡之后一直对日耳曼进行防御处理
5.思潮:享乐主义盛行,共和国时代的进取精神逐渐消失
6.认识:罗马人并不知道日耳曼之外有多大,甚至认为日耳曼就是世界的边缘,况且欧洲大陆剩下部分真的挺大的…说不定还会更早遇到匈人
我觉得这个回答在这还能用(狗头)
九世纪以前日耳曼人没能大规模向易北河以东扩展也是同理。
罗马最终在两种主要物质文化的过渡地区停止扩张:拉坦诺文化(La Tène)和亚斯多夫文化(Jastorf)(地图2)。这两种文化在生活上存在一些重大差异。除了村落之外,拉坦诺文化地区在被罗马征服之前就已经形成较大的定居地,有些被界定为城镇[拉丁语为“oppida”——由此它还常被称为“奥必达文化”(Oppida culture)]。有些拉坦诺地区使用钱币,一部分人还具备读写能力。根据恺撒在《高卢战记》中的叙述,在他征服的一些拉坦诺部落中,尤其是高卢西南部的埃杜维(Aedui)部落,盛行着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制度。这一切都有赖于他们的经济,生产出足够的富余粮食来供养那些不用从事基本农业生产的武士阶层、祭司阶层和工匠阶层。相比之下,亚斯多夫文化地区则更强调畜牧业,粮食生产没有多少富余,仅够勉强维持生活。这些地区的人既不使用钱币,也不具备读写能力,到公元纪年开始时也没有建立大的定居点——甚至连村落都没有。遗迹中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地区存在任何形式的专门经济活动。科西纳的论断盛行时期,文化区域和“民族”联系在一起,传统上将拉坦诺文化和亚斯多夫文化分别等同于凯尔特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但是这种简单的等同做法并不可行。有相似考古发现的地区体现了物质文化的样式,而物质文化是可以习得的。人们随身携带的武器、器皿和配饰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虽然拉坦诺文化样式和亚斯多夫文化样式最初分别是在凯尔特部落和某些日耳曼部落中形成的,但是并没有金科玉律规定日耳曼部落不能采用拉坦诺的物质文化元素。到罗马势力推进到阿尔卑斯山以北时,一些位于凯尔特人居住地边缘的日耳曼部落,尤其是莱茵河河口附近的日耳曼部落,已经逐步形成了更符合拉坦诺规范而不是亚斯多夫规范的文化。
因此,罗马的扩张不是止步于两个民族的分界线上,而是在欧洲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分界线附近。实际情况是,更先进的拉坦诺文化的大部分地区被并入帝国,而亚斯多夫文化的大部分地区则被排除在外。这验证了一个更普遍的做法。同我们在中国看到的一样,以农耕为基础的帝国普遍倾向于将边界设在半农耕半畜牧的过渡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本身不足以供养帝国的军队。领土扩张的理念和统治者追求荣耀的野心会推动军队继续扩张。但由于征服新领土会遇到各种困难,以及从这片领土上可获得的财富相对较少,继续扩张便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双速欧洲”(A two-speed Europe)不是一个新现象,罗马人也同样意识到欧洲各地区发展水平有差异。奥古斯都的继任者提比略看出日耳曼尼亚不值得去征服。这些部落散布在欧洲森林繁茂的地区,他完全可以将他们各个消灭。但从战略上讲,亚斯多夫地区远比人口集中、秩序井然的拉坦诺城镇要难统治得多。正是由于莱茵河-摩泽尔河轴心所带来的后勤便利和对征服亚斯多夫文化地区成本效益的计算才使得罗马军团停止继续扩张的步伐。日耳曼尼亚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上过于分裂,不会对已征服的富庶地区构成重大威胁。这样看来,既然19世纪的德国民族主义者误解了赫尔曼的真正意义,那么赫尔曼纪念铜像选址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将日耳曼人置于帝国之外的不是他们的军事实力,而是他们的贫穷。
文字来源:彼得.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